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服务热线: 022-26137777

联系方式: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小红星路18
号天明创意产业园
电话:022-26137777

天津文化事业的2016:打造魅力人文之都

点击数:828  发布时间:2016/2/4 15:51:52

天津文化事业的2016:打造魅力人文之都

        记者从2月3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将努力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

   2015年,本市文化广播影视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舞台艺术创作管理制度不断 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系列展演、展播、展览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现 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再上新水平;广播影视管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扎实推进,可 移动文物“一普”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对外文化交流取得新收获;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成果丰硕,交流合作更加深入。

  2016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将着力做好各项工作:

   着力提高作品质量,繁荣艺术创作:加强艺术创作生产的规划引导。落实《天津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2015—2017年)》和《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重点剧目管理办法》,重点抓好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天津题材的规划,推进京剧《狄青》、《铡侄慰嫂》,舞剧《永恒的旋律》等剧(节)目创作生产。促进 优秀戏曲传承发展。落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优秀戏曲剧本创作“三个一批”扶持计划,落实“中国京剧音像集萃”工程,启动天津市“戏 曲名家传戏”工程。办好天津市首届梨园金秋戏曲展演。切实开展惠民演出。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优秀剧目 展演。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完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长效机制。

  着力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完善现代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设施网络。启动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迁址重建,启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完成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中国北方曲校 校区)改扩建、群星剧院提升改造等市级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群艺馆、数字非遗馆的功能,建立覆盖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一 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举办首届“天津市民艺术节”,整合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市级文化活动品牌,天津文化中心全年举 办公益文化普及活动不少于600场,继续做好老年人免费观看演出工作。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各区县要出台落实本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 意见》的具体方案,把落实《实施意见》的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

  提高质量效益,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政策引导 扶持。落实《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统筹规划文化产 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评选命名第三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四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抓好重点项目。支持国家动漫产业综合 示范园、国家数字内容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国家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创建步伐,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组织申报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街区)。加强文化 市场管理。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要求,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责。

  创新管理手段,促进广播影视 发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建立覆盖全市广播电视节目、互联网视听节目、广告节目、IP电视和手机电视节目监听监看和广播电视技术质量监测、安全播出调 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一卡通”票务平台在数字影院全覆盖。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落实《卫视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管 理办法》,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和应对能力。

  着力夯实工作基础,进行文化遗产保 护: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规范化水平。要完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补充更换,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公示牌安装。实施长城保 护、天妃宫遗址本体保护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加强资质管理、过程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博物馆管理服务水平。完成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 物普查,公布可移动文物名录和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举办《器与道》、《丝绸之路自然大观》等特色展览。 完善《天津市市属博物馆藏品征集经费管理办法》。落实《天津市文化教育融合框架协议》,设立中小学生“实践课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搭建集保 护、传承、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评审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着力深化合作机制,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全面落 实《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京津冀演艺领域深化合作协议》、《京津冀三省(市)群众艺术馆(中心)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京津冀三地长 城保护工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等各项任务,主办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两项重点文化活动。

   着力讲好天津故事,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组织天津艺术团赴英国、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家参加2016年“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俄罗斯“中国文化 年”系列文化活动。支持“对非文化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好第四期“非洲武术学员培训”和第三期“非洲动漫、游戏制作和影视后期培训”。

   着力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保障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启动《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调研,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编制 实施文化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制定分工实施方案,推动规划落实。启动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